“主动披露”是近年来海关为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守法自律而采取的一项新措施,核心内容是,对于主动向海关如实报告自身违法行为的企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海关稽查条例》中专门增加了关于“主动披露”的规定,海关的稽查部门不断扩大主动披露的适用范围,重点针对汽车整车及配件、特许权使用费等多个领域,要求企业主动披露。
什么是海关的主动披露?
海关如何开展主动披露?
企业主动披露有哪些利和弊?
遇到主动披露的要求时,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这些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需要全面了解,避免由于应对不当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什么是海关的主动披露?
《海关稽查条例》规定,“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主动向海关报告其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并接受海关处理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这就是海关关于主动披露的具体规定。
关于海关的主动披露,需要提示企业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启动:应由企业主动向海关提出;
--内容:报告的是企业的违规行为;
--态度:必须接受海关处理;
--结果:海关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以往,海关单方面主导查处企业违法行为,发现问题的将对企业处以补税、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理。
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一方面海关受人力资源限制,覆盖范围有限,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处理结果,即使主动坦白也没有相应的优待措施,不利于守法意识的培养和建立。
为解决这个问题,海关近年来逐步探索主动披露制度,希望引导企业主动向海关报告存在的问题,既可以有效提高海关查发问题的效率,又给予企业一定的“优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守法自律意识。
例如,企业进口货物税号(hs code)有误,导致漏交税款,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海关查发问题后,企业除了要补交税款并交纳滞纳金外,还要接受罚款,但是如果是企业主动披露这个问题,海关可以只做补税处理,减免滞纳金并免除罚款。应当说,适用主动披露,可以实现海关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2.海关如何开展主动披露?
主动披露工作分为4个环节:
--企业自查并书面报告;
--海关受理;
--海关核实;
--海关处置。
虽然从规定来看,主动披露的程序应由企业启动,但是事实上,由于企业对相关规定的程序和后果了解不及时、不全面等原因,在主动向海关报告违法行为这件事上,大多数企业还存有顾虑。为此,海关主要采取政策宣讲的方式引导企业认识并参与到主动披露中来。
通常,海关会按照地域或者行业召集企业,讲解主动披露的政策规定和程序,重点介绍主动披露可以给企业带来的减免滞纳金以及从轻、减轻处罚的“优惠”,要求企业首先进行自查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主动披露报告》。
当企业接到这样的会议通知时,应当积极参加,充分了解海关的政策规定,准确记录要求自查的重点问题、范围和期限,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自查。
在自查和报告阶段,有一个问题需要企业重点关注:并非只要企业向海关报告就一定会适用主动披露的“优惠”,当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即使主动报告,海关也不会不认定主动披露:
(一)报告前海关已经掌握违法线索的;
(二)报告前海关已经通知被稽查人实施稽查的;
(三)报告内容严重失实或者隐瞒其他违法行为的。
因此,如何准确地自查并向海关报告,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需要格外慎重,我们建议企业应当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完成自查和报告,以确保不会因为技术性原因使企业利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3.企业主动披露有哪些利和弊?
主动披露对企业而言最大的好处在于,以往被海关查发问题后,只能接受补交税款并交纳滞纳金以及罚款的处理,现在有了主动披露的规定,企业可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主动向海关报告情况,在补交税款之外,免除滞纳金以及罚款的处理。
应该承认,滞纳金和罚款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不愿意见到的损失,尤其对于因为不熟悉海关规定而无意识违规的企业来说,更是会觉得冤枉。但是,以往即使企业有过免除这部分损失的想法,也因为缺少法规政策方面的支持而无法实现,现在,主动披露的规定为企业减轻处罚的压力提供了一个“出口”,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慎重应对主动披露,争取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当然,主动披露对企业来说绝不是只有好处,一旦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例如: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有3种情况及时企业主动报告,海关也不会认定为主动披露,这时候,主动报告并不必然带来降低处罚的结果。
又例如:海关会要求企业需填报《主动披露报告》
同时提交能说明存在问题的报关单证、合同、发票、会计账簿、凭证、生产记录、中介审计报告等单证材料。海关将采用检查企业文件资料、询问相关当事人、查阅企业账簿单证、调取企业通关数据、征求相关部门评估意见等方式对企业主动披露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并根据核实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企业在主动披露中被海关认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未如实披露有关事项等情况,不但不会被视为主动披露,相反还将导致缉私部门介入等严重后果。因此,再次强调企业应当慎重对待主动报告,必要时积极借助专业机构的帮助,对相关事项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核,以确保顺利完成主动披露。
4. 遇到主动披露的要求时,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前面已经为大家提示了企业在遇到主动披露是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环节:
一是积极参加海关的宣讲会议,充分了解海关的政策规定,准确记录要求自查的重点问题、范围和期限,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自查;
二是做好自查,确保报告事项的情节准确、性质适当,并对可能的后果作出预判,既要充分享受政策的红利,又要避免导致不应有的损失;
三是配合海关做好实地的核实,企业主动报告的事项只有经过海关核实确认后才可以适用主动披露的“优惠”,企业要随时注意海关核实的重点和范围,对超出主动报告范围的情况做好应有的准备。
此外,企业在参与主动披露时,为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除了发挥企业自身的努力,在上述几个重点环节做好应对之外,还应当认识到,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支持,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完成主动披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个企业“主动披露”案例:
某化工企业a公司自2014年起,按照与境外b公司的《技术援助协议》约定,每年计提并支付技术使用费,同时,a公司进口原材料。
2017年8月,a公司接到海关要求主动披露特许权使用费的通知,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自查,并向海关递交《主动披露报告》。
a公司随即在公司内部进行自查,但是由于对海关相关规定的理解和把握不准,公司内部无法形成一致意见:
如果主动报告说特许权使用费不应补税,一旦被海关查出应当补税,可能就无法避免增加滞纳金和罚款的后果,因此,考虑主动报告承认特许权使用费应当补税;
但是,据此估算,企业此次主动报告就将面临500余万元的补税压力,更加严重的是,今后五年里每年都将面临近200万元的补税压力,这又让企业感到不堪重负。
a公司在面临两难境地时,经过慎重考虑,委托我们专业海关团队为企业的自查进行“把关”。我们凭着对法律法规的准确把握,通过全面核实非贸付汇、技术合同、技术内容和进口货物的情况,得出企业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与进口货物无关且不构成货物销售条件的结论,据此帮助企业起草相关说明材料,以《情况说明》而非《主动披露报告》的形式递交海关。在海关后续的核实过程中,我们与企业一道,合理合法地阐释事实和理由,获得海关的认可,顺利通过海关核实。
在这个案例中,a公司在单纯依靠自身努力难以准确把握法律规定和事实证据的情况下,明智地选择了委托专业机构的处理方式,在准确定性、合理阐释以及使用正当程序、文书等方面得到专业机构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为企业避免了当前及今后的损失约1500万元,同时,我们在与企业合作期间,为企业免费提供特许权使用费海关监管的相关知识培训,使a公司的各级各部门相关人员普遍提高了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帮助公司提高守法意识和依法经营的能力,获得企业上下的一致好评。